德化燒窯工:在土與火的交融中“鍛燒”自己
-
小陶陶
2019-07-22 瓷都德化2210
8340
在德化縣,生產(chǎn)陶瓷歷史悠久,始于新石器時期,興于唐宋,盛于明清,技藝獨特,至今傳承未斷,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(fā)祥地之一。這些年來,我縣交出的成績單亦是令人矚目。目前,我縣有陶瓷企業(yè)3000多家,從業(yè)人員10多萬人,2018年產(chǎn)值328.5億元,是全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(chǎn)和出口基地、國家級出口陶瓷質量安全示范區(qū),獲評中國瓷都、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(xiāng)、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,榮膺全球首個也是至今唯一一個“世界陶瓷之都”。
成績的背后,是無數(shù)陶瓷從業(yè)者一代一代的勤勞和堅守。夏日的一個午后,變得很悶熱,記者走進德化縣世尊陶瓷公司生產(chǎn)車間,見證了一個普通陶瓷燒窯工的辛苦工作。
□ 李宏圖 許華森 林婉清 文/圖
李實溫在開窯門,瓷器的燒成溫度大約要1300多度,窯爐周邊高達50度。
一窯燒12小時左右,溫度高達1300多攝氏度
李實溫,桂陽鄉(xiāng)洪田村人,今年51歲,從事陶瓷燒窯工作已10多年,在我縣也算是“年輕”的老窯工了。由于他從小長在農(nóng)村,養(yǎng)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。起初,他主要從事倒坯、壓坯等工作。后來,他覺得陶瓷燒窯是個技術活,就轉來當陶瓷燒窯工,從此也愛上了這份工作。
在世尊陶瓷公司生產(chǎn)車間,只見八個有大有小的窯爐分列兩邊,大的約三四立方米,小一點的約二立方米。李實溫介紹,改革開放以來,社會不斷發(fā)展進步,隨著電、天然氣等新能源的出現(xiàn),我縣改變了以柴火燒窯的歷史,取而代之的是電、天然氣窯。廠里的八個窯爐都由他負責,兩個大的天然氣窯和六個小電窯。
開始裝窯了?!把b窯看似簡單,也很講究,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技術。”李實溫說,裝窯水平的高低,對燒成過程中燒成制度的控制、燒成制品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。只見他把大小不一的坯體安放在碳化硅板上,用支柱(狗腳)作支撐,一層一層相疊。他說,疊時要裝得正,適當留有空隙,以便火焰通行,空隙也不能留得太大,免得既浪費空間,也浪費電或氣。
“這樣一個四立方米的氣窯,全部裝滿大約要兩個多小時?!崩顚崪卣f,為了提高效率,他一刻不停歇,直到裝好一窯,通過軌道把窯車推進窯膛后,已是滿頭大汗。
“裝電熱井式窯,俗稱堀仔窯,更不輕松?!崩顚崪卣f,從底下開始裝起,要彎下腰身,同樣把瓷坯裝在碳化硅板上,一層一層往上疊,直到裝滿。由于他的個子不高,長期站立和彎腰,患了腰肌勞損。
“瓷器的燒成溫度大約要1300多度,一般要燒12小時左右?!崩顚崪卣f,雖然現(xiàn)在大部分用電控箱設置好,但整個過程都要做到細致、到位,不得馬虎。隨著窯爐的溫度逐漸升高,夏天車間的溫度也上升了許多,窯爐周邊的空氣仿佛也開始燃燒,高達50度。長時間在這樣的工作環(huán)境中,每天出一身汗在所難免。
裝窯看似簡單,也很講究,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技術。
瓷器燒成后,李實溫從從窯膛里拉出窯車。
窯爐余溫高達100多攝氏度,出一窯濕透全身
在燒窯過程中,時刻要關注溫度表的變化,預防出現(xiàn)意外,天然氣窯在升溫過程中,要緩慢加氣。在這過程中也不能疏忽,特別是在晚間燒窯,一夜通宵達旦也是正常的事。
“今天的燒成效果不錯,辛苦沒白費。”出窯了,李實溫取出一個瓷器成品,和至尊陶瓷公司負責人李明堂在細細查看,都一致認為成品率較高,質量上成,顧客一定會很滿意。
“這時窯爐的余溫高達100多度,這個瓷器的溫度也很高,會燙到手?!崩顚崪卣f,天然氣窯降溫較快,一般在五六小時左右,而電窯降溫就沒那么快了,一般在十五六小時左右,盡管如此,還是要戴上手套出窯。
“出一窯濕透全身是很正常的,就當鍛煉身體吧。”李實溫說,夏天這個季節(jié),對他們窯工來說,勞動強度加大了,天熱得不想說話不想動,甚至沒了胃口,一天到晚不停地喝水,還覺得口干舌燥。出窯也要和裝窯一樣輕拿輕放,把每一層的陶瓷分類安放在籮筐中,以便質檢員對產(chǎn)品進行質量檢查。
時間就是效益,一年365天,從不間斷。李實溫介紹,有時為了趕時間及時出貨,就趕著早點出窯,窯爐的余熱一陣陣往自已身上竄,不到十幾分鐘,就熱得汗流浹背,晶瑩的汗水如同雨水般不停滴落。
“好在廠里準備了菊花茶等消暑飲料,有一定的解暑作用?!崩顚崪卣f,出一窯完成,一口氣就喝了好幾碗都不過癮。
李實溫(右)取出一個瓷器成品,和至尊陶瓷公司負責人李明堂在細細查看。
愛上這份工作,只想把陶瓷燒得更好
“干一行,愛一行,雖然燒窯很辛苦,但我真是喜歡。”李實溫說,他對這份工作很滿意,除了在世尊陶瓷公司燒窯,還兼顧另一個廠家,現(xiàn)在月收入超萬元??粗膳黧w燒成了瓷器,心里就很滿足,因為這些“作品”融進了自己的一份心血。
經(jīng)過十幾年的“鍛燒”,李實溫對燒窯了如指掌。他說,根據(jù)自己的工作經(jīng)驗,對燒成原理、方法和溫度等進行總結,平時也不斷學習和同行交流。
“每個人從事一份工作,也有過失敗的經(jīng)歷?!崩顚崪睾敛谎陲椬约旱倪^錯,在剛接觸燒窯時,當時沒那么先進,僅憑一定的經(jīng)驗,通過窯爐邊的“照仔”孔安放“溫錐”,觀察測量溫度的變化。有一次,以為時間未燒夠,沒注意看“溫錐”,時間超過了,溫度過高,那一爐陶瓷產(chǎn)品要么釉面裂開,要么變形,基本成了廢品,損失了不少。
自那以后,李實溫變得小心謹慎。他介紹,在低溫階段,由于坯體內(nèi)水分氣化,溫度升至350度以后,水分基本排除,大約在500度時才完全關上窯門,并合理調節(jié)升溫,讓電窯充分氧化,讓天然氣窯充分還原。在高溫階段,大約在950度以上,直至最高燒成溫度,要注意把握好氧化恒溫期、強還原和弱還原3個不同氣氛溫度階段。
“我想會把這份工作做到老,直到我干不了為止?!崩顚崪卣f,把握好土與火的交融,燒制出最好的陶瓷回饋給顧客。
責任編輯:黃敬偉
